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梓煜的博客

夜,把我的心寄存在你的梦里。

 
 
 

日志

 
 

与山巨源绝交书  

2013-02-08 22:04:19|  分类: 古典书摘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三国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写给朋友山涛(字巨源)的一封信,也是一篇名传千古的著名散文。这封信是嵇康听到山涛在由选曹郎调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时,想荐举他代其原职的消息后写的。信中拒绝了山涛的荐引,指出人的秉性各有所好,申明他自己赋性疏懒,不堪礼法约束,不可加以勉强。他强调放任自然,既是对世俗礼法的蔑视,也是他崇尚老、庄消极无为思想的一种反映。

嵇康 

 

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尝谓之知音。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间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登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以此观之,故尧、舜之君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反之论。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志气所托,不可夺也。 

 

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不功其过。又读《庄》、《老》,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此由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飧以嘉肴,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唯饮酒过差耳。至为礼法之士所绳,疾之如仇,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以不如嗣宗之贤,而有慢驰之阕;又不识人情,暗于机宜;无万石之慎,而有好尽之累,久与事接,疵衅日兴,虽欲无患,其可得乎?又人伦有礼,朝庭有法,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卧喜晚起,而当关呼之不置,一不堪也。抱琴行吟,弋钩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二不堪也。危坐一时,痹[注1]不得摇,性复多虱,把搔无已,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四不堪也。不喜吊丧,而人道以此为重,己未见恕者所怨,至欲见中伤者;虽瞿然自责,然性不可化,欲降心顺俗,则诡故不情,亦终不能获无咎无誉,如此五不堪也。不喜俗人,而当与之共事,或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在人目前,六不堪也。心不耐烦,而官事鞅掌,机务缠其心,世故繁其虑,七不堪也。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此其甚不可一也。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而发,此甚不可二也。以促中小心之性,统此九患,不有外难,当有内病,宁可久处人间邪? 

 

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 

 

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节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近诸葛孔明不逼元直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始终,真相知也。足下见直木必不可为轮,曲者不可为桷,盖不欲以枉其天才,令得其所也。故四民有业,各以得志为乐,唯达者为能通之,此足下度内耳。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也。吾顷学养生之术,方外荣华,去滋味,游心于寂寞,以无为为贵,纵无九患,尚不顾足下所好者。又有心闷疾,顷转增笃,私意自试,不能堪其所不乐。自卜已审,若道尽途穷则已耳。足下无事冤之,令转于沟壑也。 

 

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病,顾此(忄良忄良liang),如何可言。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足下若嬲之不置,不过欲为官得人,以益时用耳。足下旧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贤能也。若以俗人皆喜荣华,独能离之,以此为快;此最近之,可得言耳。然使长才广度,无所不淹,而能不营,乃可贵耳。若吾多病困,欲离事自全,以保余年,此真所乏耳。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若趣欲共登王途,期于相致,共为欢益,一旦迫之,必发其狂疾。自非重怨,不至于此也。 

 

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愿足下勿似之。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嵇康白。 

 

[注1]:原作病头内加卑,痹之异体字。 

 

 

?与山巨源绝交书?译文: 

 

康白:当年你曾在颖川太守山嵚面前称道我不愿意出仕,我常常认为这是知己之言,然而也常常奇怪我的这番意思,在你来说还不是非常清楚的,是从哪里你会知道的呢?前年我从河东回来后,显宗,阿都告诉我说,你议论过想让我代替你的职位,事情虽然未成,我却因而知道你原来并不了解我。你通达事故,善于应变,对事情多所随和而对别人很少怪责,而我却性格率直,心胸狭窄,对很多事情不能容忍,只不过偶然同你认识罢了。近日听说你升了官,我很惊恐不欢,恐怕你要推荐我出去做官,像厨师不愿让人说只有他自己在割肉,于是硬要把尸祝也拉去帮助自己一样,使我手执鸾刀,也沾上一身膻腥气,所以想在这里详细 地给你陈述一下事情可否的道理。 

 

我过去读书,看到有一种所谓既能兼济天下而又是耿介孤直的人,有的人曾说不可能有这样的人,现在才相信这样的人真是会有的。一个人性格上所不能容忍的事情,真不能勉强他去接受。现在大家都说有一种于世无所不堪的通达的人,表面上跟一般俗人没有两样,而内心却能保持自己的正确主张,能够随波逐流而 又一生没有遗憾,但这只是一种空话而已。老子,庄周,是我的老师,而他们本身却都居于低贱的官职,柳下惠和东方朔都是通达的人,他们都能安于自己卑微的职位,我怎么能因为未做大官而轻视他们呢?又孔子因为博爱无私,因而不以担任执鞭的贱职为羞,楚国的子文本来不想做卿相,却做上了三次令尹的大官, 这是因为君子有着济世的意向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当自己显达了的时候就能兼济万物而并不因为显达就改变自己原来的志向,自己遭到困厄的时候也能怡然自得而心里没有什么苦闷。从这种观点看来,尧、舜的为君于世,许由的隐居山林,张良的辅佐刘邦,接舆的边走边歌,行迹虽有不同,而道理全是一样的(都 是顺乎本性之所至的)。仰头瞻望一下这几位可尊敬的人,他们可以说是能实现自己志愿的人了。所以君子的各种行为,走的道路虽然不同但所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随着自己的本性行动,各都傍依于自得的事物安居无闷,因而在?韩诗外传?里才有了“有的人为了做官入了朝廷就再也不想出来,有的人为了求名走向山林再也不想回来”的论调。而且像公子季札以子藏的作风为高,司马相如仰慕蔺相如的气节,这是说一个人的志向所寄托的趋向,是无法强迫他改变的。 

 

我每次阅读尚子平、台孝威的传记,都会感慨地对他们产生仰慕之感,怀念他们的为人。加以少年就失却严父,孤苦无依,因而受到同母兄的骄纵,未有涉猎五经之书,自己的性格又散漫懒惰,弄得筋肉钝驰,头和脸常常一月半月地不洗一次,不到太闷痒的程度,就不肯洗发。每次小便,常常忍着不愿起来,一直 憋得使膀胱都颤动起来,才起来就便。又放纵已久,情意高傲散漫,行为简略失礼,懈怠和散漫互为作用,却为朋辈所宽容,不指责自己的过错。又因为读了老、庄之书,就更增加我的放荡,所以使得自己追求荣华进取的心意日益衰退,放任本性的念头转而日益深厚。这就像捉到的一匹小鹿,假如在幼小的时候使它受 到驯服养育,他就会服从人们的教导管制,假如不是从小,而是等到大了才看见马络头,那就要急遽地转头张望,毁坏了所拴的缰绳,不顾一切地狂奔起来,那时虽然用黄金的马衔来打扮它,用精美的饭莱来喂养它,它还是越发想念深林和一心在丰草上。 

 

阮嗣宗口里从来不议论别人的过失,我常常效法他,但未能赶得上,他纯真的天性超过一般人,与外物互不伤害,只是喝酒有些过量罢了。但即使这样,也还受到礼教之土所纠弹,恨他像仇人似的,幸而赖有司马昭把他保护下来罢了。吾赶不上阮藉那样的贤德,却有着怠慢松懒的缺点,又不通人情,不懂得随机应 变,不会像石奋那样的谨慎,而有说话不留余地的毛病。这样日久天长地与外事接触,就会同外人的不合日益发生,虽然想不遭灾祸,又哪能办得到呢?又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有规定的一定礼节,在朝廷上有规定的一定法度,自己极为仔细地考虑过后,感到有一定忍受不了的事有七件,会招致很大坏处的事有两种。倒 下身来就喜欢晚起,但守门的人又招呼不止,这是第一件忍受不了的事。抱着琴边走边唱,在草野间或猎鸟或钓鱼,但一做了官吏卒就守着自己,使自己不得随便行动,这是第二件忍受不了的事。做了官端正地跪坐多时,即使麻痹了也不许动一动。但是我生来又好生虱子,爬搔起来就没个完,做了官就得裹上官服,向 上官作揖跪拜,这是第三件忍受不了的事。平时不练习写信,又不喜欢写信,而人与人之间的事情很多,不写信应酬吧,就犯了教伤了义,想自己勉强一下自己吧,还不能持久下去,这是第四件忍受不了的事。不喜欢吊丧之类的事,而人事却以此为重,因而已经被不原谅我的人所怨恨,以至有想对我加以陷害的人,我 虽然因此惊恐地受到了指责,但本性难移,想压抑自己的情意顺从世俗,那就违背本性不合实情,归根到底也不能不受到谴责。这样,就成了第五件忍受不了的事。本不喜欢俗人,但还得同他们共事,弄得有时客人满座,呼叫的声音都要把耳朵吵聋,嚣声和尘土把这个地方弄得非常污浊,这些俗人为了应酬使用出一切 伎俩,在人眼前表现出一切令人作呕的丑态,这是第六件忍受不了的事情。心本不耐烦,官事却很烦乱,官府事务纠缠着自己的心胸,世故人情扰乱着自己的思想,这是第七件忍受不了的事。又常常非难商汤、周武王和轻视周公和孔子,在人面前不住嘴,这件事定会暴露出来为众人所知,为礼教所不容,这是最大的坏 处之一。有着一付刚肠最痛恨坏人坏事,不在意而放肆地就径直地说出口来,一遇事就发作。这是最大的坏处之二。以我这种心胸狭窄的性格,处理这九患,即使没有发生外面来的灾难,也一定要有身内的疾病,哪里还能久活在人世呢?同时我还听到道士说的一种遗言,说服用白术和黄精.就能使人长寿,我心里很相信实有其事。游玩山川,观赏鱼鸟,我特别喜欢过这样的生活。可是一旦做上了官吏,上述的这几件事便须废止,我又怎能抛弃自己之所乐而从事于自己之所惧的事呢? 

 

作为二人双方的互为知己来说,重要的是了解彼此的天性,从而成全彼此的天性。夏禹不逼迫伯成子高一定要做诸侯,是因为要成全伯成子高的气节,孔子不向子夏借雨伞,是为了不暴露子夏的短处。近来诸葛亮不强迫徐庶非到蜀国不可,华不勉强管宁出来做大官,这些人可以说对朋友的了解和爱护能始终如一, 真是互为知己的了。您要见到一块挺直的木头一定不用它做车轮,见到一块弯曲的木头一定不用它做屋椽,这是因为不想改变它的本性,想使他们各得其所的缘故吧。以此类推,士农工商各有其业,都是以能达到自己的志向为快乐,这种心理只有通达事理的人才能了解,而您是一定能想得到的。不能自己见到一顶好 帽子,就一定要强迫越地的人也要戴这有文采的冠冕,自己喜欢吃烂肉,就用死老鼠来喂养鸳雏吧!我刚在学习养生之术,正在屏除荣华富贵,不饮酒食肉,要心里清净淡泊,贵于寂寞无为。即使没有上述的“九患”,也不会理睬您所喜欢的东西。何况我还有心闷病,刚转加重,私下扪腹自问,委实忍受不了自己所不乐于从事的事,自己盘算得已经十分明确了,假如真的被逼的走投无路,也就只得拼却一切了,因而希望您不要委屈我,使我入于死地吧。我的同胞兄新近逝世,心情常常感到凄痛,姑娘年龄刚刚十三,男孩的年龄刚刚八岁,还都未达到成人的年龄,况且我还多病。想到这些悲恨的事情,怎能一言说尽!现在只能是守在自己的茅舍里,教养自己的子孙,经常同自己的亲属谈叙一下久别之情,叙说一下自己的生平过去,喝上浊酒一杯,弹上清琴一曲,我的志愿就满足了。您如果要非缠住我不放,也不过就是要替官家找到适当的人选,以补助时世的需要罢了。您早就知道我放任散漫,不懂世故,我自己想一切都赶不上今天的在朝做官的人。 如果您因为一般人都喜欢荣华富贵,而独我能离开它,以远离荣华认为快乐,这样讲最接近我的真实情况,在我可以说的也就是这一点。但是假如真是才高虑远,无所不通,而又能不钻营仕进,那才是可贵的,如果像我这样是因为多病,想离开事务多活几天,以保全自己的余年,那么这种不求荣华的行动却只能说明我真是一个没有才能的人罢了。怎么可以见到宦官就称赞他有贞节呢?假如您一定强迫我同您一道登上仕途,希望一定把我弄进官场,那时您才能快心,一旦这样逼迫我,我就一定要发作疯病,如果不是对我有深仇,我想您是不会把我逼到这种地步的。 

 

田野的人曾有喜欢用太阳晒背取暖并且爱吃芹子的,于是他就想把这两件事献给皇帝,这种行动虽然也含有微小而诚恳的心意,但行动本身却太远于事理了。希望您不要像这种人!我的心意就是这样,写这封信一方面以此向您解释,并且以此向您作别!嵇康白。 



内容解读


1,山涛与嵇康。

山涛与嵇康都是“竹林七贤”中的人物,原来是好朋友,但是山涛并不是真心当隐士,老死山林。年轻时他就曾对妻子说:“忍饥寒!我后当作三公,不知卿堪公夫人不耳?”后来他因与宣穆后(司马懿之妻)有中表亲之裙带关系,所以当上了司马家的官。景元二年(261年)在就任吏部侍郎这一要职后,为了进一步稳固地位,山涛不但忠心耿耿地效忠于司马昭,而且还同司马家的重要军政官吏裴秀、钟会(时任司隶校尉)“并申款昵”,而钟会正是在景元中杀害嵇康的关键人物。

高贵乡公甘露年间,司马昭篡夺曹魏政权的野心已是路人皆知的了。嵇康当然知道司马懿是如何诛杀曹爽的,也目睹了景元元年成济杀害高贵乡公的惨状。而就在景元二年,山涛升任吏部侍郎后,又欲举嵇康以自代。众所周知,吏部郎的职责乃是为司马准备篡权后随同登基的官员,不干伤天害理的事是不能胜任此职的。因此,“刚肠疾恶”的嵇康对“非吏非隐”(孙绰语)的山涛,便有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于是奋笔写下了这封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2,“绝交书”体。

有观点认为,“绝交书”是魏末晋初时一种相当流行的文体。这种看法可备一说。此文体具有酣畅淋漓、嘻笑怒骂的风格,然实乃文人的“游戏”之作。在那个时代,似乎有这样一种文体写作的比赛,看谁能在某一种文体上出新出奇,这也是文人斗才斗笔的一种表现。比如陶渊明的《闲情赋》便也是一种专为“防闲”而设的文体,其实就是文字的“游戏”。而“绝交书”则亦如此。

 

问题分析

1为何说嵇康正是由于此封书信中“非汤武而薄孔周”的言论,才导致最终被司马氏杀害的结局?

在这封《与山巨源绝交书》的第三段中,嵇康具体陈述了“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的个人习性。自己是学老庄之人,无论在人生兴趣还是日常生活方式上都无法出任官吏。而在“七不堪”之后的“两不可”中,他更进一步明确说出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态度是“非汤武而薄孔周”的。如此“刚肠疾恶,轻肆直言”,真是一下子捅到了马蜂窝。原来中国古代凡在政治上想篡权夺位之人,莫不用汤武、周公来掩饰自己的篡权行为,莫不以顺天应人、效法成汤、周武自居,这原是他们夺权篡位的理论根据和遮羞布。司马昭杀害高贵乡公之后,也还以“欲尊依周之权”、“安社稷之难”来为自己辩解;阮籍为郑冲写的《劝晋王笺》,便是用“昔依尹有莘氏之媵臣耳,一佐成汤,遂荷阿衡之号;周公藉已成之势,据既安之业,光宅曲阜,奄有龟蒙”这样的话来歌颂司马昭而获荣升并得以善终的。两厢对比,无怪乎“非汤武而薄孔周”一语能如此触怒司马昭,激得他迫不及待地要杀害嵇康了。

 

2,第二段被认为是本文中逐渐展露“嘻笑怒骂”风格的前奏和序曲,试简析之。

第二段乃是嵇康叙述自己疏懒成性,不愿为官的一段。前半段谈人生旨趣,“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安于贱职卑位,是老子的处事哲学。因此,嵇康要求山涛让自己“循性而动、各附所安”。末了,则以“不涉经学”表示了对儒家的轻蔑。他用“头面一月十五日不洗”,“每尝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来表明自己不堪尸居堂庙为吏作宰的天性。笔势至此已逐渐奔放,嘻笑怒骂风格已成,为深入发展下文备下了契机。

 

3,本文末段中插入嵇康对于自己家世的称述,于前后间似显突兀,当如何理解?

最后一段重复了第二段提出的“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要求山涛像诸葛亮那样“不逼元直以入蜀”,像华歆那样“不强幼安以卿相”,态度似稍缓和。然而又借庄子《秋水》篇中“鸱嗜腐鼠”的寓言,表达自己不愿同山涛一样,不择木而栖,不择主而事,再一次严正申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场,语气坚如磐石,与前文甚是呼应。但段中却话锋一转,自述起了家世:“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病,顾此悢悢,如何可言!”于嘻笑怒骂之余,插入这段情文并茂的文字,可以视为作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然这样的柔情毕竟只是转瞬的闪念,段落最后笔锋又是一转,系以“见黄门而称贞”,再次说明自己不慕荣华,是本性短于此。这就又恢复了恣肆淋漓、玩世不恭的态度,使文章保持了讽刺且富有战斗性的本色。但纵览全段,中间的那段插笔,无意间使得文章跌宕多姿,摇曳有致了起来,是为作者真情与行文技巧的高度结合。

 

文化史扩展

天性与友道

“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中国文化友道之美的最佳表达。试分析之:1)在中国文化中,“天性”是一极美的语词。先秦经子文献中,“天性”之义有两个系统。一是与生俱来、自然而然之义。庄周之所谓天性自然,《毛诗》郑笺言及动物植物之自然性,如“(水鸟)求其类,天性也”(《诗·常棣》);“失其天性,不能自活”(《小宛》),以及因自然界而社会生活的联想:“役夫劳苦,不得尽其天性”(《木大杜》)等。一是天赋美好。天性是“天性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诗·大雅·蒸民》;天性即“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天性是天地宇宙赋予人的美好的个性,通往人的存在的神圣性,即“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易·乾·彖》)。无论是自然而然义(类似西方现代所谓消极自由),还是天赋美好义(类似所谓积极自由),皆珍视之。表明中国文化,从根本上说,是看重天性、保护天性的文化。2)“识其天性”,即认知了解朋友的优点,识其真价值,肯定其不可重复的个性。3)顺此一美好的天性,成全之、造就之。不是埋没、忽视,更不是妨害、扼杀之。4)成全的过程,乃是一相互的完成,是阴阳太极最深的奥秘。

 

集评

孙登先生隐苏门山,嵇康慕而往见之。曰:“康闻蜉蝣不能如龟龄,燕雀不能与鸿期。康之心实不足以纳真诲,然而日月之照,何限乎康庄硗埆;雨露之润,罔择乎兰荪萧艾。先生理身固命之余,愿以及康,俾康超乎有涯、遨乎无垠。”登久而应之,曰:“夫杳杳??有精非精。浑浑淳淳,有神非神。精神甚真,离之不分,留之不存。孰谓固命?孰谓理身?孰为有涯?孰为无垠?然而虚旡之中,绵绵相循,出入无迹,为天地之根,知之者明,得之者尊。凡汝所论,未窥其门。吾闻诸老聃曰:‘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且夫蚌以珠剖,象以齿焚。兰煎以膏,翠?以文,常人所知也。汝有藻饰之才,亡?蒙之机。如执明烛,煌煌光辉,穹苍所恶也。吾尝得汝贻山巨源絶交书,其间二大不可、七不堪,皆矜已疵物之说,时之所憎也。夫虚其中者,朝市不喧;欲其中者,岩谷不幽。仕不能夺汝之情,处不能济汝之和。仕则累,不仕则已。而又絶人之交,増以矜己疵物之说。啅噪于尘世之中,而欲探乎永生,可谓恶影而走于日中者也。何足闻吾之诲哉?”康眩然如醒,后果以刑死。(唐  无名氏《无能子》卷中《孙登说》)

 

嵇康不作絶交书,出处萧然两裕如。(宋  叶梦得《建康集》巻一《徐惇立罢吏部郎官出守天台待次卞山旧居因寄》)

 

幽栖不寄絶交书,车马从喧卖酒垆。卧转午阴春睡足,却寻峰树数花须。(宋  李彌遜《筠谿集》巻十八《次韻譚彦成學士早春》)

 

衣冠慵整鬂慵梳,万事从来静有余。却笑嵇康慵未得,区区犹作絶交书。(宋  王令《广陵集》巻十七《慵》)

 

朝夕面苍翠,无事日把醆。填门气象豪,入户云烟满。诗成足风味,醉墨自舒巻。我获一日雅,甚爱王戎简。傥无絶交书,定过嵇中散。(宋  李处权《崧庵集》巻二《面山堂》

 

昔余尝读晋人絶交书,誓墓文心,诚怪之,以为诸公酣咏山林,沉溷乡井,亦云过矣。久之叹曰:嗟乎!士大夫心知材业无所益于时,寜出此焉?犹可矫懦激顽哉!(元  戴表元《剡源文集》巻五《敷山记》)

 

飘飘絶俗嵇中散,咄咄逼人王右军。书罢潇然无一事,鸥波亭上看晴云。(明  胡俨《頥庵文选》巻下《题子昻书嵇康絶交书》)

 

嵇叔夜土木形骸,不事雕饰,想于文亦尔。如《养生论》《絶交书》,类信笔成者。或遂重犯,或不相续。然独造之语,自是竒丽超逸。览之跃然而醒。诗少涉矜持,更不如嗣宗,吾每想其人,两腋习习风举。(明  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巻一百四十六)

 

嵇阮齐名,皆博学有文。然二人立身行已,有相似者,有不同者。康著《养生论》,颇言性情。及观《絶交书》,如出二人。处魏晋之际,不能晦迹韬光,而傲慢忤物;又不能危行言孙,而非薄圣人,竟致杀身,哀哉!籍诗云:“宁与燕雀翔,不随黄鹄飞。黄鹄游四海,中路将安归?”刘后村云:“非为甘为燕雀,自伤其才大志广,无所税驾。”以史观之,此是其全身逺害之术而寓之诗。其放荡不捡,则甚于康。不罹于祸者,在劝进表也。(元  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卷上)

 

士大夫得交朋书问,有懒傲不肯即答者,记白乐天《老慵》一絶句曰:“岂是交亲向我疎,老慵自爱闭门居。近来渐喜知闻断,免恼嵇康索报书。”案嵇康《与山涛絶交书》云:“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几,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乐天所云,正此也。乃知畏于答书,其来久矣。(宋  洪迈《容斋五笔》卷九“畏人索报书”)

 

晋嵇康文章有《絶交书》《养生论》,渉乎髙邈之地矣。而孙登荅康之问,以火之光喻人之才,其言大意云:“火用光,在乎得薪,所以保其耀;人用才,在乎识真,所以全其年。今子才多识寡,难免乎今之世矣。”后果如登之言。愚爱重登之所言,‘识真’二字最为精要。有以见康之赋分,不识其真,未得其全。所以先于周身之防,反以薄钟会而速祻。愚谓必须才识兼茂,表里俱济,然后可以成道器。(宋  晁逈《昭徳新编》卷上)

 

“非汤武薄周孔”,不过庄氏之旧论耳。而钟会辈遂以此为指斥当世。赤口青蝇,何所不至。然适成叔夜之名矣。(何焯《义门读书记》卷四十九)

 

《选》惟载康《与山巨源絶交书》一首,不知又有《与吕长悌絶交》一书。(清  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巻一百四十八)

 

背景猜测

嵇康与山涛为挚友,如果说嵇康真的想要绝交,完全不必费如此大的力气写这样长篇的绝交书。所以不难看出,嵇康这是在为山涛脱嫌。司马昭一直视嵇康为眼中钉,山涛推荐他,虽然是为了嵇康着想,但无异于给自己带来麻烦。嵇康为了不让自己的挚友受到牵连,才写下这篇绝交书。但是字字看出真挚的友谊。
再有嵇康在临刑前对自己的儿女说“巨源在,汝不孤矣。”更是看出两人的友谊和默契。
而山涛也把嵇康的儿女养大,并且女儿风光出嫁,儿子当朝为官。
这般真挚的友谊,不是一封绝交书就可以遮盖住的。
  评论这张
 
阅读(675)| 评论(25)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