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梓煜的博客

夜,把我的心寄存在你的梦里。

 
 
 

日志

 
 

鹅湖之会先贤步韵  

2013-01-27 15:05:42|  分类: 律诗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梓煜
四辅三公皆不钦,数年懒顾世人心。
驮粮差可作驽马,访旧寻常入远岑。
富贵随他呼左右,行藏信自逐浮沉。
绿樽应酹九天月,长照梅花开古今。

陆九龄原诗
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
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
留情传注翻蓁塞,着意精微转陆沉。
珍重友朋相切琢,须知至乐在于今。

陆九渊次韵之诗
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
涓流滴到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
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
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只今。

朱熹次韵之诗
德业流风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
偶携藜杖出寒谷,又枉篮舆度远岑。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只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

——————————————————————————————————————
青莲客
—————————————————————————————————————

世事于时何可钦,百年水火尽灰心。
阴虹混日浮江海,清气飘风匿谷岑。
捷径终南非道引,明眸向外是消沉。
颂声鸦噪皆听取,虚室凭窗看古今。

宗贤仰圣毕恭钦,宇宙窈冥受一心。
浩浩时空终母子,非非世界只浔岑。
有无未辨已君用,华夏何为竟独沉。
得意忘言殊可惜,苍茫独立到而今。


遵摇兄命题朱陆之争步韵朱陆二古德
持之
论道鹅湖夙所钦,惟精惟一道人心。
高天自古悬明月,大浸何尝拒细岑。
定向孟邹瞻气象,还从河洛阐深沉。
六经与我恒相注,涵养春风到而今。


迈五作
格物随灵两不钦,鹅湖—辩了然心。
吟哦未必如山谷,爱憎还须比陆岑。
道是精微无枕密,除非造化有浮沉。
文章若出名高处,气象寻常亦古今。

七律 麻辣一串烧(步鹅湖之会先贤韵)
椰子华
一朵红娘小兽钦,竹林登录好奇心。
冷心寒蕊花千骨,半夜鲤鱼薏一岑。
零落秋声莲客老,顾从山里寤堂深。
早知昨夜船儿火,何必青青子佩今。

彭中文作
庙殿功名谁不钦?人寰放眼少闲心。
局中险恶舟浮海,鬓畔炎凉月照岑。
一世风华终寂寂,西山云鹤自沉沉。
门前落叶秋光晓,浊浪横天洗古今。

松村作
易简支离两不钦,了知真乐只存心。
闲随流水出幽谷,静倚微风对碧岑。
性命无须辩高下,本源何必问深沉。
鹅湖之会寻常事,却惹骚人说到今。

律诗 腊八佛成道日(步鹅湖先贤韵) 
冷心寒蕊儿作
信是禅门尽可钦,盆中靡乳载天心。
伽阇佛证波罗女,腊日元皈寂灭岑。
一界生灵青眼著,三千鳞甲紫渊沉。
南无化得菩提度,饲肉苍鹰鉴古今。

三半斋主人作
岁尽清盘事可钦,不关雨雪只关心。
神州群议百年梦,南海孤飞万丈岑。
说到人情终是纸,看来世味谅非沉。
此身合向闲中老,拟效元龙卧古今。

关于鹅湖之会的详情,《语录》中有一段陆九渊的回忆,其中说:吕伯恭为鹅湖之集,先兄复斋谓某曰:“伯恭约元晦为此集,正为学术异同,某兄弟先自不同,何以望鹅湖之同。”先兄遂与某议论致辩,又令某自说,至晚罢。先兄云:“子静之说是。”次早,某请先兄说,先兄云:“某无说,夜来思之,子静之说极是。方得一诗云:‘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留情传注翻蓁塞,着意精微转陆沉。珍重友朋相切琢,须知至乐在于今。’”某云:“诗甚佳,但第二句微有未安。”先兄云:“说得恁地,又道未安,更要如何?”某云:“不妨一面起行,某沿途却和此诗。”

及至鹅湖,伯恭首问先兄别后新功。先兄举诗,才四句,元晦顾伯恭曰:“子寿早已上子静船了也。”举诗罢,遂致辩于先兄。某云:“途中某和得家兄此诗云:‘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滴到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举诗至此,元晦失色。至“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只今。”元晦大不怿,于是各休息。翌日二公商量数十折议论来,莫不悉破其说。继日凡致辩,其说随屈。伯恭甚有虚心相听之意,竟为元晦所尼。(《陆九渊集》卷三十四《语录上》)

回忆中详述了鹅湖之会前二陆相互切磋,意见基本达成一致,以及赋诗明志的经过,略述了会上以陆九渊、陆九龄为一方,朱熹、吕祖谦为另一方讨论三天的过程。陆九渊认为,会上,吕祖谦对他与九龄的意见有虚心听取之意,但其观点竟限于朱熹的影响而不能拓展。
又据《陆九渊年谱》,朱亨道书曰: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此颇不合。先生更欲与元晦辩,以为尧舜之前何书可读?复斋止之。(《陆九渊集》卷三十六《年谱》)

二陆主张“易简工夫”,是以确认先天心性为前提的。其所谓“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和“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的诗句,都是表明先确立“心”本体,以心为一切道德价值根源的观点,主张由“明心”而扩展到读书问学的。二陆把“心”当作人生代代相传、永不磨灭的道德本体,认为千古圣人只是以心相传,不用传之文字,所以陆九渊更欲与朱熹相辩,以为“尧舜之前何书可读”。这说明他认为朱熹的“支离”,不仅在于方法的不简易,而且在于没有找到道德价值的真正渊源——人心本体。

鹅湖之会后三年,朱熹才和陆诗说:“德业流风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偶携藜杖出寒谷,又枉篮舆度远岑。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只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陆九渊年谱》)诗中的“只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一句,不仅婉转地批评陆学“脱略文字,直趋本根”(《朱文公文集》卷四十七《答吕子约》十五)的为学方法,也点出了陆氏心学的本体乃“不依文字而立者”[1]。这恰可以看作朱熹对鹅湖之会上二陆所主张的心本体思想,及陆九渊“尧舜之前何书可读”这一问题的回应。说明鹅湖之会及会后,朱陆双方都已开始意识到,在工夫问题背后,他们之间还存在着关于本体的分歧。

  评论这张
 
阅读(240)| 评论(17)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