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博快一年了,认识枫江老师也快一年了,他的博客是我驻足最多的地方之一,
在这一年中从枫江老师的博客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一直很仰慕先生高才,也非常喜欢先生平易近人的性格。他的诗清新飘逸,浅而不俗,华而不媚,很少用典.昨天读到袁枚的《随园诗话》说,把典故放在眼前而不用者方为高手。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位高手,就算用了典也会是那种耳熟能详的典故,不会让人家有隔的感觉。
西山
山径清幽鸟语乖,芳林掩映旧亭台。
柳溪风冷叶方绿,桃坞春迟蕾始开。
杏雨烟村风细细,梨花禅院雪皑皑。
农家夜宿天怜客,送我一轮明月来。
在先生的博客里景物诗最多,一草一木都被先生写的非常传神,山径清幽鸟语乖,这一乖字把鸟儿的温柔姿态写得淋漓尽致,清幽的小径有这样的鸟儿相伴前行,足可让人忘记俗事的纷扰,暂时沉浸在这样的世外桃园般的山中,作一回陶翁吧。
杏雨烟村风细细,梨花禅院雪皑皑。初春时节,烟村禅院梨花小风在作者笔下似乎有一种未言的等待,一种宁静的诉说。在等谁?想说什么?不得而知也不必知。这就是诗的含蓄。诗就要让它言有尽而意无穷。想要的美不直接表达,而是让你看了觉得美,这才是成功的诗作。
农家夜宿天怜客,送我一轮明月来。写诗要有忘我的状态,这样一切外物皆为我所役,天怜客,送明月,这完全是作者的意想,不合事实,但是,谁能说这样的诗不好呢?诗人不能太理性化,太理性的人作不了诗人。诗人要富于想象,富于夸张。把芝麻说成西瓜,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有那么长的白发?“手可摘星辰”有那么高的楼?“举杯邀明月”明月听他的?但这诗千古绝妙,妙不可言。
每每读先生的诗都有一种写作的冲动,然又觉得一时“理屈词穷”,所有能用的该用的词都被先生占了先,写完了。这就是共鸣?最后只有赞叹的份了。回家好好“闭门思过”----为什么自己写不出来?
寒竹清影留玉
写的很不错,真是名师出高徒啊!
不过《玉儿学评诗》是大标题,若能就此评也给它拟一个小标题就更好了。
诗评可以就诗论诗,对诗人的某篇/些篇作品本身进行解读,也可以从诗歌的某一个角度说开去,还有在读诗时有些什么新的感悟要告诉别人等等,都可以成为诗评的内容。从诗的本身挖掘其背后的更深层次的东西或许更难,但往往是更有价值的。
评论